Angew. Chem.:基于螺共轭近红外染料七甲菁,实现高效三重态生成

  • A+

在光化学领域,分子中的三重激发态因其易于氧化还原反应、长寿命和高能量传输能力,成为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关键媒介。它在光合作用、光催化、光动力治疗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广泛应用。近年来,基于三重态的新型发光材料在室温磷光、热激活延迟荧光、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圆偏振发光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。然而,设计高效的三重态染料,尤其是能够覆盖紫外-可见光(UV-Vis)到近红外(NIR)波段的染料,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在之前的工作中,华东师范大学陈缙泉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团队携手,基于自旋轨道耦合系间窜跃机制(SOCT-ISC)构筑系列螺共轭体系,已成功发展了具有紫外(Angew. Chem Int. Ed 2020, 59, 22179–22184)到可见区(Angew. Chem. Int. Ed. 2022, 61, e202113190)吸收的三重态光敏剂。

1

图1.  不同类型近红外三重态染料的激发态动力学示意图。

近日,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,华东师范大学陈缙泉团队再次联合华东理工大学杨有军团队,从近红外染料特性出发,通过螺共轭连接将两个七甲川花菁染料分子以V型堆积方式组装,成功理性设计合成了具有近红外吸收的SZ780分子。与传统的H型堆积(SC780)和单体(IR780)相比,SZ780表现出显著增强的ISC过程。通过超快瞬态吸收光谱(TA)和理论计算(图2),研究人员发现SZ780的多通道ISC过程使其ISC速率常数高达~1011 s-1。此外,V型堆积结构有效避免了传统H型堆积中激子态向激基复合物的快速弛豫,从而减少了能量损失。SZ780的三重态量子产率达到18.9%,几乎是单体IR780(2.1%)的十倍,且比H型堆积的SC780(6.7%)高出近三倍。

2

图2.  IR780、SC780和SZ780在DCM中的瞬态吸收光谱数据。

此外,在光动力治疗应用中,SZ780表现出显著的光敏化特性。在808 nm激光照射下,SZ780能够高效生成单线态氧,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值,诱发细胞凋亡,并在活体水平上展现出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,进一步验证了其作为光敏剂的巨大应用潜力(图3)

该研究为设计高效近红外三重态染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,未来有望在光动力治疗、光催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
8

图3. SC780和SZ780在Hela荷瘤BALB/c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。

文信息

Proximal Oblique-Packing of Heptamethine Cyanines through Spiro-Connection Boosts Triplet State Generation in Near-Infrared

Xueli Wang, Jie Zhou, Mingkang Wang, Yuze Wang, Zhetao Shen, Haitao Sun, Zhubin Hu, Xiao Luo, Youjun Yang, Jinquan Chen


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

DOI: 10.1002/anie.202425422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