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mElectroChem:紧密跟踪石墨烯量子点的发光电化学池等效电路

  • A+

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(Western University)化学系丁志峰(Zhifeng Ding) 课题组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学(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,EIS),紧密跟踪石墨烯量子点(Graphene Quantum Dots,GQDs)发光电化学池(Light-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,LECs)在不施加电压、p-n结形成、及发光等过程中的等效电路的变化。该课题组在发光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中,首次观察到了一种类似于电感的现象,并且结合光电实验提出:在LECs中p-n结的形成创造的磁场,会抵抗低频电压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,从而观察到此现象。


发光电化学池类似于发光二极管(LEDs),是一种电致发光器件。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,离子的迁移、电子的转移和p-n结的形成等过程对LECs的发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而到目前为止,人们对此等过程的研究和理解还不够深入。考虑到此,丁博士课题组利用相转移法,将发光材料石墨烯量子点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,用溶液法组装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电化学发光池器件 (GQD LECs)。丁教授研究小组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学,结合以上不同过程中的等效电路,分析了LECs工作过程中的电学以及电化学机理。


该LEC器件的结构如图1a的内置图所示。结合图1a的电流-电压曲线和亮度-电压曲线,在0-10 V的外加电压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三个过程:0 V时开始施加电压,4 V时p-n结形成,以及大于4 V时器件开始发光。全过程下该LEC的电致发光光谱如图1b所示:660 nm的主峰对应于GQD的表面态(surface states),而440 nm的肩峰对应于GQD的核心发射态(core states)。接下来,作者利用EIS分别对上述三个过程进行了表征和分析。

图1. a. LEC器件的亮度-电流-电压曲线;内置图为LEC器件的结构。b. 恒流2 mA条件下的LEC器件电致发光累积光谱;内置图为其CIE色度图。

其中,在LEC发光过程中(>4 V)的EIS谱图如图2所示。在较高频率105-102 Hz范围内,其EIS谱图与前两过程一致,等效电路也可适用。然而在低频条件下(<102 Hz),作者观察到电路总阻抗|Z|在不断减小,直到1 Hz时达到了最小值;同时,还观察到了EIS谱图中的相角Ɵ达到了正值,这表明在施加此电压前,电路中就已经产生了电流:此种现象类似于常常在高频范围产生的感应电流(电感)。基于电感在低频条件下不易产生的事实,作者提出:在p-n结形成之后,LECs器件中会促使电子移动的离子(TOA+, K+, Br and I)迁移可以形成一个微小的磁场,类似于电感现象;该磁场会在低频条件下产生与交流电流(AC)相反的感应电流。同时作者还表明,可以通过此现象来分析LEC器件中过电位或者副{attr}3209{/attr}等不利因素的存在。该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LEC器件工作机理,也对组装LECs、提高其发光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图2. 在频率范围为100000-0.1 Hz该LECs器件的电化学阻抗谱(施加电压7.00 V+振幅为30 mV的正弦电压)。左图为Nyquist plot,右图为Bode plot,虚线为实际所得实验曲线,实线为利用右图内置图的等效电路所模拟得到的曲线。

论文信息:

Closely Following Equivalent Circuit Changes during Operation of Graphene Dot Light‐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

Jonathan Ralph Adsetts, Zackry Whitworth, Kenneth Chu, Liuqing Yang, Congyang Zhang and Prof. Zhifeng Ding*

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为博士生Jonathan Ralph Adsetts和本科生Zackry Whitworth。接下来的三位研究者均为课题组的博士生。


ChemElectroChem

DOI: 10.1002/celc.202101512
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0